2)第243章 公然抗旨,取消义仓_李秋李世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视过程中,终于让李秋找到了一处理想的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的地方。

  这里人迹稀少,是肥沃的黑土地,气候、温度、湿度,也都比幽州地界更适合一些。

  这片地,大概有几十亩的样子。

  就是种植密度稀少一些的话,也是足够种植这些种子的了。

  唐朝贞观之时,人口总共才二百多万户,还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这时候的苏杭,蜀中地带,都是人口凋敝,百姓缺乏教化,生产生活技术相当落后的。

  可见地处更加偏僻的幽州地界,又是怎样一种情况。

  同时,在公元六百多年的唐朝,距离后世,期间经历了几次寒冰期。

  在当时,气候相对湿润,温暖。

  尤其是长安,同气候方面同后世的西安,可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

  随后,李秋将王玄策和所有带过来的园丁工匠,以及二十多个侍卫留在了这里。

  让他们负责,务必万无一失的,将这些种子种植下去。

  同时,他也吩咐宋佑,征调一批身体健康的流民过来,听从调遣,辅助种植。

  并且来这里干活,不算是徭役,李秋额外会发给他们银钱,以补助他们各家生活。

  在古代,有徭役和兵役之分。

  兵役,毋庸置疑,无须过多解释。

  徭役,则是被官府抽调,免费的去做工,比如修路,修城等等。

  以往,在百姓之中征调徭役,人们的心中都是不喜欢的,迫不得已的。

  可是这一次听说是李秋将军,李秋王爷要征徭役去帮忙种植。

  这些流民,以及易州的原有百姓们,都是纷纷抢着来。

  而当他们听说,李秋大人吩咐了,这次不算徭役,会给你们工钱之后。

  这些人都是一瞪双眼,我们这条命,都是人家李秋将军给的!

  我们如今好容易得到机会去帮李秋大人出一份力,怎么能要李秋将军发放的银钱?!

  要是我们拿了李秋将军的钱,那岂不是要被别人戳脊梁骨?

  在筹备完了这些之后,李秋就将这里交给了王玄策全权负责。

  他如今已经十四岁,各方面的才能也已经凸显出来。

  再加上他格外成熟、稳重的性格,让李秋颇为的满意和放心。

  除此之外,在临走之前,李秋还将易州一共才七八百名的官兵抽调走了六百多,派去了幽州。

  只给易州留下了一百人。

  对于此,易州刺史宋佑是有些嘴苦的。

  说这本就不多的官兵,如今只剩下了一百人。

  一旦来了山匪,突厥散骑,他们就全然没有抵抗之力了。

  李秋告诉他,有前面的幽州抵挡,突厥散骑渗透不到易州。

  而这边的百姓民风淳朴,也没有什么山匪之流。

  目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集合数州兵力,先将幽州的边防大军建立起来。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