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路八篇_四面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不把闲是麦麦混的不错的原因.老三,日本,二龙,高所,各有各的风格,各玩各的脑系.“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偶像派小生,高干子弟,晚期严重花痴贾宝玉同学所厌恶,可我们这些不奶油,平民出身,早期轻度花痴的中青年确不能不学.

  有时看着四面墙才发现以前自己说话做事是多么的幼稚,如果早有四面墙中描写的比那些狗屁”办公室三十六计””实用孙子兵法”强一万倍的生活智慧,很多事情会顺利的多,很多人不会得罪.理想的讲,我希望这里的很多生活智慧永远不会用到,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象哥们儿讲的,没有人能真正清高,我们总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逼我们妥协.

  第三,虽然麦麦在这本小说里生存的空间有限的可怜,有时仅仅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有时是床下的一个铺位,可四面墙确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风采,在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作为一个特殊的种群:囚犯,他们的语言是这样的,行为是那样的,他们在入狱前是如何生存的,他们是如何入狱的,他们对未来又有什么计划.他们如何和外界沟通的.那些管教们又是如何和犯人交易,在官场上倾轧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割断的.

  比如:二龙的经历就反映了很多事:大哥枪银行被抢决,义兄打架在严打中也被政府专政了,过去耍胳膊根儿的时候,一晚上砍好几个,打了当官的儿子被整进来,将来还想向企业收保护费.这些都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情.老三也一样,他的发家史,犯罪起因,都能反映出时代的面貌(还扯上时髦的海龟呢).连霍来情,胖子,傻狗唱得歌都挺有意思.

  第四,四面墙里面人们的语言反映着一种民间的智慧,如果硬要做比较的化,类似以冯骥才,林希为代表的市井人物的小说,更像贴近当代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只不过人物比普通百姓的社会地位更低.有时犯人的一句戏言,或损人,或自嘲,或发泄,其中的意思比有些舞迷三道的假哲学家(如周国平之流)的话有意思多了.

  第五,娱乐性,抛开所有的意义,价值,思考,单单作为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四面墙有吸引人阅读娱乐性,特别是从劳改队开始的部分.读者为主人公际遇的变化充满担心或期待.这一点,就像阅读一片好的武侠小说一样.从字里行间揣度,哥们儿好像不是很看中这方面,这大概是元旦前后哥们儿发表声明的用意.关于这个,我多说一句,金庸的小说要不吸引人,谁管他写的是侠之大者还是侠之颠覆者,你说是吧?

  最后,也是四面墙最大的价值,就是真实.这一点就不用我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