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三章 两政相结合_大明:重生朱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让自己的家底被朝廷知道得一清二楚呢。

  三十税一也好,十五税一也罢,都看似不多,可是上百个三十税一十五税一呢,这加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所以这事儿还真不能用硬刀子,若真要用硬刀子那得杀多少人才够。

  十万人?还是一百万人?

  很明显这事儿可要比整治贪官污吏的事儿还要大,毕竟这事儿面对的就不再是一个群体,而是民间无数群体,故而只能用软刀子。

  老朱严肃正声道:“无论如何,鱼鳞册必须推广下去,数年之内咱必须要看见大明治下所有土地的鱼鳞册”

  老朱看向小朱问道:“标儿,咱知你聪慧,可有什么办法能在减小影响的情况下将此事办成咯”

  朱标轻声说道:“父皇忘记了吗,我们刚刚开始施行的移土政策,这两项政策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呀”

  “这样也...行吗”

  朱标接着说道:“有何不可,鱼鳞册一事工程量之庞大难以想象,就如同万里长城一般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建成,鱼鳞册之事,儿臣建议就从扬州开始”

  “扬州现在就如同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在哪里收集经验培养人才,随后在慢慢扩散到各地”

  “好”老朱点点头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此事就这样办”

  “不过...”老朱又问道:“不过此事应该由谁来办呢,就用还在扬州的阳羡吗”

  朱标思索片刻说道:“此事需要的人不少,就让国子监周铸等人去吧”

  此时的国子监才新建几个月,建立的时间短也就意味着学生也并不多,好像就一两百个吧,目前也没发现有什么多大才能的人。

  朱标为什么会将周铸此人的名称脱口而出呢,那是因为在上一次的时空里,父皇就是选的他。

  矮个子里拔高个儿,将就用着吧,当然最后的结果也还不错,不然朱标肯定是不会提起此人的。

  “国子监那帮小子能行吗,还有周铸,虽然他来的最早,但咱感觉他脑子笨笨的转不过来弯儿,今后多半也就是个书呆子,只能待着翰林院做做抄录工作”老朱迟疑道。

  这不,连老朱都不太相信他能干成。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王朝新建,人才干吏很少,就只能将就用着呗。

  朱标安慰道:“父皇放心,画鱼鳞册并不是多复杂的事情,相反,此事正需要如周铸这般能够持之以恒的人,用聪明的人来做这件事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老朱还是很担忧,发愁道:“可他们毕竟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做此事可能会遇到诸多紧急情况,他们能处理得好吗”

  朱标闻言反问道:“父皇,如今我们大明新建,一片废墟百废待兴,此时我们拥有的什么东西最多呢”

  老朱一琢磨,咱们缺衣少食,连官员都筹不够,哪儿有什么最多的东西。

  “行啦标儿,就直接告诉咱吧”

  朱标微笑道:“父皇,是士兵是军队呀”

  若不是粮草不济,就此时的大明完全可以凑得出来百万大军参与北伐,而且都是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可不是那种才参军的新兵。

  “对啊”老朱一拍脑袋,点点头表示小朱说的不错。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