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科举与国子监的持续改革_大明:重生朱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多说什么了,留下明日文华殿待见的话后就准备离开了。

  “太子殿下,臣还有一事想要询问”

  正当朱标转身之际,宋濂叫住了他。

  “宋先生可还有要事”

  “臣还有一事不太能拿主意”

  “宋先生但说无妨”

  宋濂点头问道:“臣想替国子监的学子问一问他们能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

  朱标思索片刻后问道:“宋先生可知宋代三舍法?”

  其实这时候的国子监已经不再是大众所期望的那个国子监,按理说国子监的学生应该是那些科举不过但是有机会能过的人学习的地方,在学个一年半载三年五载的再考。

  只不过被朱标这一搞使得国子监门槛低了许多,既然门槛低了许多那么今后的发展前途对应的也会低上不少。

  之前因为没有开科举,这国子监就是普通百姓当官的最好机会,自然是求之不得。

  现如今开科举了,这对于有学之士来说就显得不是那么友好了。

  这又是大明的第一次科举,很多规则还不太清楚,所以有这样的疑问也是十分正常的。

  “关于三舍法臣自然知晓”宋濂自信的说道:“三舍法就是将国子监的学生分为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三个等级”

  “在院内考试成绩优秀的,外舍生可以升为内舍生,内舍生可以升为上舍生”

  “待到上舍生后通过最后一次考试,考为上等便可直接授官,中等参加殿试,下等参加会试”

  “不错”朱标点头道:“我们大明今后也可以这样灵活运作嘛,凡是考到上舍上等的学子便可以享受进士的待遇”

  宋濂问道:“那今后的基层官员呢,总不能让上舍上等的学子当一名基层官员吧”

  “宋先生您看这样行不行,科举考试通过了会试但未通过殿试的学子就可以给他们两条路,一是进入国子监再加强学习,二是到地方从基层官员做起”

  “国子监内部也一样,考到上舍中等的学子也可以同样给他们如此一样的两个选择”

  “总之无论是科举也好,国子监也罢,说到底就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地方,什么方法能让选出来的人才更好更公正我们就用什么方法便是”

  “臣明白了”宋濂拱手道:“殿下一言使老臣豁然开朗”

  “宋先生请起”朱标连忙扶起宋濂并说道:“我适才又想起来关于考试内容的问题”

  “殿下请讲,臣必当谨记”

  宋濂现在可是非常重视太子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当然是上面有人拍板确认了,下面也才好实行,若是有了什么问题自然会有人来解决,毕竟自己只是一小小祭酒有的事情真的扛不住。

  其次嘛就是太子的每次提议真的很不错,可实施性很高,事事都是一针见血直戳中心点明要害。

  朱标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只是想说将考试的内容尽可能偏向实际一点,比如世事处理方法应对措施等,不要全部整什么圣人之言之乎者也的”

  “宋先生知识渊博,早已达到了知行合一学识通透的境界,当然儒家其中有一部必不可少,想必宋先生应该很明白”

  宋濂沉思许久,正声道:“臣明白,臣知道该怎么做了,请殿下放心”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