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18章 重视武举_大明:由检看好了,哥只示范一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不大,众人又说笑自如,谈天说地。

  “听说此番会试以策问为重,圣上亲出试题呢!”王姓举子不太确定地说道。

  陈姓举子微微颌首,说道:“圣上登基后的第一次会试,重视倒也不以为奇。只是这策问的试题,倒是不好猜测?”

  文震孟想了想,说道:“两位贤弟可看过昨日的朝廷邸报,圣上下旨重开武举,且动用内帑给予入京参加武举者盘费银,并允许宿住驿馆。”

  “咦,武举给盘费银,这可是我等亦未有的待遇啊!”王举子发出惊咦之声。

  参加科举考试,路途漫漫,行旅艰难。

  近的还好说,远的有几千里的路程,便要行走数月,吃住行的费用不菲。

  官宦之家或者富家子弟,家境殷实,花费自不在乎,可以当作一次旅游。

  而穷苦人家,则要多方筹措,甚至是边打工边读书,以积攒赶考的路费。

  因此,在历朝历代,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有一些对应试举子的资助政策。

  官方的优待政策通常是用驿站的车马接送,或是准许举子宿住驿站等等。

  但朝廷直接给举子发银子,却很少见。

  好象在清朝同治年间,才开始发放“公车费”。

  更关键的是皇帝用的内帑,也就是私房钱。

  相对于能捞钱却对用于国事很抠搜的万历、嘉靖等,少年皇帝的行为令人惊讶。

  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皇帝对于开武举的重视程度,竟有超过文举之处。

  陈举子想了想,说道:“国多战事,故思良将。以往武举应者寥寥,这也是无奈之举吧!”

  “嗯,应是如此。”发出惊咦的王举子又充满了自豪感,武举没人稀罕,进士才是光宗耀祖的不二道路。

  文震孟笑了笑,说道:“二位贤弟,你们说,这会试的策问是否和兵事有关?”

  “哈,文兄高见。”王举子拍手称是,笑道:“依某看来,策问当与强兵有关。”

  陈举子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在下的一个亲戚在工部为官,与某言说,圣上下旨,擢升徐光启为工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主管军器局、兵仗局、火药局等,并赏赐徐光启宅邸。”

  有意停顿了一下,陈举子继续说道:“另外,有传闻说此次会试的主考官将由徐侍郎担任。”

  “徐大人得蒙圣眷?”文震孟摸着胡子,若有所思地问道:“陈贤弟可知为何呀?”

  陈姓举子思索着说道:“徐大人连上五疏,《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粪壅规则》,圣上皆准,颁发地方,令各地方官遵照无误,尽快实行。”

  “全是农耕的?”文震孟有些诧异,可还不是十分确定,“可徐大人却兼工部右侍郎,主管军器制造?”

  陈姓举子摇头苦笑,“圣意难测,某也不解。”

  伴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