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变革的狼烟(二)_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体深深陷入软垫之中,精神层面的疲惫感反馈到肉体上,呼吸也变得犹如叹息般沉重。

  就任总督以来,麻烦事遇到过不少,但像如今这般棘手的,罗兰还是第一次遇到。

  在充分展示新式步枪的性能之后,提坦斯最终还是以“还要考虑”、“当前不能轻下决断”之类的话语敷衍,看样子要想实现小规模实验列装还要不少时间,至于正式采用、列装,那更是遥遥无期了。

  除了敷衍之外,参观过新型后装式步枪的提坦斯将较们还给了他一份相当正式的意见报告书。

  造价太贵、保养太繁琐、士兵熟悉时间长、需要建设全新的生产线、枪管上需要加挂72公分长的弯刀式刺刀、射速快导致弹药消耗加大……

  最后两条差点叫他吐血。加挂72公分长的刺刀让枪的全长超过1.88公尺?这群家伙是想复活长枪兵?射速原本是后装枪最大的优势,到了这帮马鹿军人的嘴里居然成了缺陷?这群家伙的脑袋里装的是混凝土还是翔?

  如果他见过地球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军官的做法,他是不会抱怨提坦斯的混凝土脑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方面蹲在堑壕里长“战壕脚”的大兵们都领到了大容量堑壕战弹匣,另一方,保守的军官们依然认为新式步枪的五发弹仓会导致士兵浪费子弹。为了限制士兵的射击速度,各个国家还给步枪配发一个叫做“弹匣隔断器”的、只能让士兵单发装填子弹的奇怪配件——而且在某些国家的步枪上,“弹匣隔断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才消失。

  思维僵化者总是会搞出些奇葩的。

  至于太贵、新的生产线什么的,任何新式武器的投产都会遇到这类问题。但对于一支并不算十分复杂的栓动步枪来说,完全可以用改良生产工艺流程和流水线作业降低制造成本和生产周期。会提这样的问题,压根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唯一看起来还有点靠谱的意见也就是保养繁琐了,和前装滑膛燧发枪相比,后装线膛枪的结构明显复杂。对泥腿子出身居多的大兵们来说,掌握保养维修新式步枪的技能确实有点麻烦。

  其实这一条同样经不起推敲,米帝的M16步枪无论是分解组合还是日常维护保养比AK系列要麻烦的多,可不论是南越陆军还是越南中央高地与越共血战的少数民族游击队都正常使用着这种自动步枪。前者勉强算是一支半文盲半农民的正规军,后者就是彻底的文盲和农民,可他们分解、保养M16系列步枪并没有遇到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另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天朝进入全民皆兵的火红年代,大量轻武器被下发到农民、工人手中,从简单易用的三八大盖、53式步骑枪到捷克式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