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07章 农夫犹饿死_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薅着用的也就五年,之后耕牛就不行了,有些耕牛能活二三十年,但就跟人老了之后干不动重活的一样。

  黄金时期也就八到十年的时间,接着就要轮到被淘汰的命运。

  要知道。

  一旦开始春耕,一头牛几乎每天都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天劳动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要持续一个月之久。

  也就是说从早晨五六点开始,到晚上的七八点,连续一个月不会休息一天。

  再加上天下太大,始皇帝二十七年的时候,往济北调动了近二十万头耕牛开发济北平原,这才有了济北产粮区的形成。

  咸阳的情况就这么个情况了。

  不用人力拉根本不可能完成春耕。

  只能说。

  大力发展畜牧业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解决办法。

  至于现在。

  “下官明白!”赢才郑重的点头。

  嬴城没有再问询,而是骑上战马行走在乡里中的小道上,开始四处乱转。

  主要是巡查春耕的问题。

  并不是说要让他发现什么问题,而是要引起各个官员的重视。

  只有官员重视某个问题了,才能更好的促进农耕的进步。

  在这个时刻。

  哪个县府的县丞要是坐在府衙里面喝大酒,他保证拔其一层皮出来。

  决不轻饶。

  在秦国可没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平地棱的事情也很重要。

  因为私有化田地的情况,每户田地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散块的田地,同一平面上半部为水渠,水渠下面是一两亩的田地,田地与田地之间用四五尺宽,四五尺高的地棱隔开,各自认自家的田地。

  而上下地之间,则是围绕着一整个平面水渠,水渠绕到尽头再折返回来,在下一个地棱处回流过来,往返反复,形成了一大片的田亩。

  而现在平整的,主要就是一个平面内的田地,然后在最下方修建一丈多高的地棱。

  这自然是为耕种之后的浇水做准备。

  在这方面,甚至不需要朝廷明令去修建。

  只要是种田百姓都知道及时的处理地棱的问题,而在一个田地之中,上有进水口能及时断水,下有出水口及时泄洪,堤坝后背的土不能取,在修建堤坝的时候需要往土棱土里面种一些唆草,唆草根系发达可以有效的加固地棱,这些对常年耕作的百姓来说,是最基本的常识。

  再者!

  这可不是在高耸的荒山上开田,需要弄成阶梯状。

  这里是关中平原的边角,有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处在一个平面上的土地。

  自古以来!

  百姓选择住址和耕地的时候,都有两个先决条件。

  一水二山!

  依靠水资源充沛之地选择良田,有水才能有田,而水往地处流,没有人傻到将田地开垦在高山上面,没有水长个屁。

  将居住的地方修建在山脚,半山腰,高处,这能有效的防止水患和有效的开垦耕地。

  “春种一粒粟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