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帮手一个接一个(求订阅)_我给玄德当主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一边安慰他道:“这世上的人和事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汉升虽不能走察举途径,但凭借一身本领,未必不能为国建功,耀名于先祖,你放心,只要你在越骑营中,早晚必有建树。”

  黄忠身材宽大,犹如熊虎一般,声音也甚是嘹亮。

  听了刘俭之言,黄忠多有感触,遂拱手相询:“听闻尚书台这次征兆黄某入越骑营,乃是校尉一力推举,不知此事确否?”

  “不瞒汉升,是我执意调你入京的。”

  黄忠闻言大感惊奇:“某与校尉并不相识,何期校尉执意召黄某入京为佐吏?”

  刘俭哈哈大笑,道:“有一句话说的好,英雄惜英雄,汉升虽不识我,但我却早已知晓汉升之名,不过到底为何知晓,还请汉升莫问,有些事关家族辛秘,我是断断不能直言的。”

  刘俭将话说到这个份上,黄忠自然也不好深究,而且不管人家是怎么知晓自己的,但毕竟人家将自己拽到了雒阳京中为佐吏,这份恩情黄忠自然是需要记得的。

  黄忠当初以良家的身份,南下入象林营入伍,靠的乃是时任南阳太守张忠的门路,就先来后到的顺序而言,南阳太守张忠算是他的领路人,也是他的恩主,刘俭只能顺位排第二。

  但问题是,张忠虽是董太后的外甥,为人却很不靠谱,根本就没有收揽故吏的心思,在任上时一心只顾捞钱,黄忠当初意图从军建功,也是家族使钱贿赂才买通张忠的,而张忠将黄忠推入象林营后,就直接跟黄忠断了联系,拿完钱后跟黄忠就不怎么沾关系了,估计现在还能不能记着有这么一个被他推荐的故吏,都不好说。

  却也难怪,张忠靠着是董太后的亲戚身份,被刘宏强行委派到地方任太守,属于外戚一系,问题是董太后的娘家狗屁不是,弱鸡的一批,若不是宦官们发动九月政变,她太后的位置都让窦太后霸着,这样的废柴家族出来的人物,自然不会出息到哪去。

  所以别看张忠是黄忠军功道路上的第一个举荐人,但时至今日,只怕他也不会记起这么一茬让黄忠报恩了。

  所以,刘俭顺理成章的成了黄忠最大的举主,而黄忠也自然就可以算是被刘俭推举的门下故吏。

  但在刘俭看来,黄忠或许也就是最近这几年跟他,以后自己若是从雒阳离开,恐怕黄忠是不会跟自己走的。

  毕竟,黄家在南阳,还有一个不小的宗族,而且在本地也不是微末之流,黄忠最后的归宿,想来还是得回荆州。

  但即使如此,他和黄忠这份举荐故吏之情,还是在的!

  随后,刘俭又询问了一些关于黄忠的家中事,当得知黄忠有一个十岁的儿子时,刘俭当即命人去家中,找李大目将前番袁基送给他的一件瑞玉送来。

  玉器在汉代颇贵重,也是彰显身份的象征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