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2章 雒阳黄巾起事_我给玄德当主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2章雒阳黄巾起事

  唐周身死,均富的概念在太平道的普通民众中广为流传,如此间接地促成了张角加快起义的决心。

  而‘天补均平’的理念,也在太平道教众之中快速的流传着……

  非是刘俭多此一举,只是在这个年代,世家望族和阀阅高门对于最高权力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不论是现在的大汉皇帝刘宏,还是承继汉统的大魏帝国曹丕及其后代,都被掌控选人制度的阀阅诸族以及拥有巨大土地量的望族掣肘着。

  曹丕为了能够取代汉朝,与天下高门做出了巨大的妥协,以九品官人法的用人制度换取了天下高门和士人对他以魏代汉的支持,九品官人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察举制的延伸,二元君主制度依旧,皇权在大魏依旧受到掣肘,大权稍不留意便会旁落,一旦摊上一位年幼的皇帝,权力就极易被架空。

  在刘俭看来,刘宏的统治确实肮脏,但就算是结束了他肮脏的统治,如果不从根骨上改变望族对最高权力的掣肘,不改变这个制度初衷,一切到最后都会走向原路,同时还会引发比汉末军阀混战更严重的动乱。

  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亦或是什么袁术,陶谦之流代替了汉朝,以时势而论,如果他们要建立新朝,就终需向士族望门妥协,但妥协的代价,就代表最高的统治权力不稳固,还是会被这些蛆虫附骨。

  在汉末,对这个腐朽规则进行深度挑战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唯才是举”的曹操,一个是军事崛起,敢于去动“江东望族蛋糕”的孙策。

  可曹操的成果最终丧失在了儿子手上,孙策则是直接死于江东刺客之手。

  刘俭不知道在这个乱世他最终会走到哪一步,但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不论如何,在自己临死前要改变这一切。

  对于望族和士人,既要用之,也要破之!

  黄巾之乱,就是破他们的第一步。

  被削弱的不应只是刘宏皇权,望族高门也一样要被削弱之。

  ……

  如此,新年刚过,张角便开始准备提前起义了,他将起义的时间提前了几个月。

  所谓擒贼先擒王,对于张角而言,不论在地方各郡的准备工作有多么的充足,都比不上在雒阳将大汉皇帝一击毙命。

  于是,在雒阳的暗杀工作开始了。

  黄巾军中,荆州、扬州的总指挥马元义负责筹谋在雒阳城的起事工作,具体时间将提前到一月份。

  年关过后,便开始动手。

  中常侍封谞,徐奉,以及太平道在禁军中的内应,准备在宫内起兵。

  ……

  而年关佳节的前夕,有人提前向刘宏举报了太平道了。

  这个人就是刘俭。

  他有唐周提供给他的讯息,可以随时向刘宏检举揭发。

  此刻,西园之中,刘焉,刘俭,吕强,张让,赵忠五人,正站在刘宏的面前,承受着皇帝的滔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