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8章 比郑和舰队还强大的水师(大章)_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船匠都被赵与芮迁移到这边,使的临安造船厂成为当世最大的造船厂。

  在赵与芮之前,临安造船厂按占地面积算,也是南宋最大的造船厂,船匠数也最多,但造的船却不是最多的,质量还不如私人船厂的。

  主要原因还是官方不够重视工匠待遇,加上官员**,自然什么都干不好。

  赵与芮各种改制下,工匠们待遇上去了,临安造船的产量质量也上去了。

  在赵与芮改制前,临安官办船厂造的船种类太多,几乎什么船都造。

  主要包括海船,河船,湖船等。

  赵与芮后来区分船厂,像临安最大的船厂,只造海船,其他船都不造。有的船厂只造货船,客船,也有的船厂只造纲船等。

  然后大量的中小型船只交给私人船厂,官方主要造军中和民用的大型船只。

  此时的临安第一造船厂,只造一千料以上大型船只,全厂有工匠两千多户,如果材料足够,全力打造,年造船只最少三百艘以上。

  因为赵与芮大全国各地都新建了不少船厂,加上目前海上没什么压力,所以在他过去几年里,只保持每年全国新增五百艘千料大船,中小型船则随时向私人船厂采购,基本保证一年新增一千艘船以上,同时淘汰一些老旧陈船。

  这次他到临安船厂,主要就是看三角帆的作用如何。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也只有四边形的横帆,所以郑和下西洋路线基本都是沿着海岸线二十公里内走的,不敢去远海。

  此时的四角帆易于操作,风量大,顺风时速度比较快,但反过来,一旦逆风,就要落帆,需要人力来辅助前进,不然会极慢。

  赵与芮在宝庆四年就提出三角帆,船厂工匠们多番研究,最终造出了现在的三角帆。

  等赵与芮到了岸边,现场已经聚集了部份工匠和官员。

  一艘两千料尖底远海船正在岸边静静的等着。

  三角帆布置和船身方向平行,所以又叫纵帆,他利用了类似于伯努利原理,竖帆之后,由于背风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就小,迎风面空气流动速度慢,压强就大,这样就会产生一个迎风面向背风面的推力,再因为是竖帆,就是船帆和船身是平行的,就会把船向背风面推。

  但是一直这样推是会翻船的,所以小型的三角帆船走的都是‘之’字形。

  可大型船只走‘之’字形也不行啊,所以就产生了多桅船。

  采用横纵结合的方式,将方帆和三角帆并用,这样无论顺风还是逆风,都有不错的船速。

  必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升降方帆或三角帆。

  历史上从两桅到三桅四桅,都是逐步进化改进,经过无数代人的试验。

  赵与芮现在也是刚起头,第一艘打造成功的多桅船是两桅。

  主桅挂方形大横帆,后桅挂三角帆。

  这也是著名的卡拉克帆船的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