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7章 四书五经不流行了_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包吃,回家住,如果家不在县城,距离远的,还包住,不收费,但前三年不发工钱。

  学徒工匠进去后也得学识字,当然只学基本汉字,不会去学四书五经之类传统文学,可能还要学简单数学之类。

  反正前三年是一边学习一边提升,三年后考核合格,留下继续当工人。

  身份为朝廷匠作所学工,这时每月会有五百文,同样包吃或包吃住。

  工人时间为五年,一般都还是在当地,五年后再考核,如果合格就正为朝廷正式工匠,享受吏员待遇,这时工资就相当于衙门的各吏员,最少也是五贯起。

  成为工匠之后,就可以分派到别处,也可能留在本地匠作所。

  而且以后每五年考核一次,还可以晋升为大工匠,特级工匠。

  只要能晋级到特级工匠,就会和官员一样享受品级。

  最低也是正九品起,正为朝廷正式官员。

  另一种学徒郎中要求就一样了,起步要求会识字。

  然后先在本地蔡州的朝廷医院当学徒,五年考核合格者,成为正式医工,直接为从九品官员。

  考核不合格的可以自己选择回家或继续留着学,后面每两年可以再考一次,直到你录取为官员为止。

  成为医工后,五年再考核一次,如果合格,将成为从八品官员,为医生。

  之后同样是五年,可晋升医师。

  郎中学徒和工匠学徒一样,包吃住,前五年没钱,后面成为官员就有钱了。

  从这两项学徒来看,工匠学徒要求低,待遇也略差,后者要求略高,起码要会识字,待遇略高。

  如果两个同年的学徒同时往后二十年,二十年后,郎中学徒的官职,应该超过工匠。

  郑有斌婆娘一听郎中学徒起步就是从九品官员,还想让丈夫开开后门,直接去学郎中学徒。

  这不比读书识字好?读书学生三百名,将来还得科举,难怪刘氏不同意了,不如做郎中学徒,将来直接当官。

  郑有斌道:“特娘的,郎中学徒要求太高,要会识字。”

  “咱家娃儿又没学过,都怪你,我早说要去识字。”

  他儿子不识字,没办去做郎中学徒,而且这郎中学徒报名的太多,有人家娃儿才识一百多个字都敢去报名。

  “现在郎中学徒报名太多,朝廷还得筛选,优先选识字最多的。”

  “咱家娃儿,要么去读书班,要去工匠所。”

  郑有斌婆娘只好道,那去工匠所。

  接着郑有斌游走一圈,隔壁邻居其他亲戚什么都不同意去读书班,所有人对郎中学徒最感兴趣,因为这个出来就是官,起步高。

  可惜要识字,于是大部份人都想去学徒工匠。

  郑有斌转一圈回家的时候,正好遇到郑有财回家。

  两兄弟大喜,郑有斌赶紧把这事告诉他。

  “特娘的,这婆娘傻了,还好老子回来的及时。”郑有财骂骂咧咧冲进院子。

  他和李亮当年都是金国小兵,同乡周勇当时职位比李亮还高,结果因为李亮跟着当时军中一个百户学过几十个字,没错,开始李亮只识得几十个字,后来加入宋军时,居然职位高过他和周勇。

  之后李亮一心求学,在军中也积极参加学字班,等周勇和郑有财想学时,李亮已经把他们两甩下来了。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