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章 无数宋人的梦想(三)_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料也随之昂贵,唯独官定的铜产品收购价格仍然是每斤250钱。矿户失利,弃矿而走,投入采矿者由原来的十多万人,减到不及400人,铜产量由原来的五百万多斤下降到只有8万多斤,官府收入也微乎其微。

  宋朝廷还不甘心经营铜矿的失败,力图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来恢复往日繁荣。绍兴13年,诏令大官僚耿延年疾速躬亲前去办矿,他张榜告示,甚至派人深入田间地头动员民户开矿,宣传了两个月,也没有人响应号召,出备工本,情愿前来应募投入开采。下层官吏为应付上级差司,竟用诬胁强迫的办法,追捕有资力的民家,强其所难,结果,只是大为民殃,对开矿仍无济于事,信州铜矿因此破产。

  秦卓了这里沉声道:“信州铜矿前盛后衰,是因为官府对铜价没有及时调整,收购价偏低,矿户无利可图,采矿业也就无人问津而失去活力,最后导致矿产破产,官府也失去了相应的收入,甚至连这个矿都荒废了。“

  ”我于十五前年拍下信州铜矿,每年只需五千贯租金,因为官府收购价低,所以我只安排了一千人在慢慢挖矿。“

  秦卓每年安排一千人挖矿,每年要亏五千贯,没错,他是在亏本在维持矿场。

  他多次向朝廷提议收购铜产品要涨价,朝廷无人问津。

  赵与芮听的也是郁闷无比,只要朝廷涨点收购价,朝廷和民户都能得利,但因为与个人利益无关,事关官员无人关心此事,不但百姓没有收入,朝廷也荒废了一个好矿。

  信州矿场即使到了后世,仍然号称国内第二大露铜矿,可见藏量之丰富。

  这件事明明对朝廷也有益,因为下面的官员不关心,而白白荒废,现在,如果有人直接向宋宁宗提这件事,并陈述利敝,皇帝多半会同意。

  最后秦卓道:”我计算过,官方收购价如果能涨到四百五十文一斤,信州矿场有机会重复盛时,最少可以安排五到十万矿工。“

  “每年获利数十万到上百万贯。”

  “矿场盛产铜铁锡,还能私铸铜钱,打造兵甲。”

  ”沂王有钱有人,想练兵想办事,都可以。”这秦卓真是胆大包,越越夸张,什么私铸铜铁,打造兵甲,就差鼓惑赵与芮造反。

  ”可以,这件事,交给我来办。“赵与芮权权衡利弊,一口答应。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