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0章 暴涨的粮食(求订阅月票)_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曾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

  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

  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

  明初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西到甘肃,南到交址,各处都有,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有一定作用。

  根据大明朝廷的需要,除用粮米换取盐引之外,有时也可用布绢、银钱、马匹等换取,但以粮换取是主要形式。

  这样保证了边关物资的充足,使得边关地区的物价几乎同内地无异。

  宪宗成化年间停止各边开中法,令盐商于户部,运司纳粮换取盐引。

  但盐引巨大的利润,致使权贵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索取盐引,然后贩卖给盐商。

  这样一来盐商们可以直接买到盐引,自然就不愿意再费时费力,向边关输送粮食了。

  所以在孝宗弘治时,户部尚书叶淇改旧制,干脆让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

  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增。

  这一些列的改革虽然使得朝廷通过直接卖盐引,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

  可这也导致了原先屯边的盐商,纷纷居家迁往内地,繁盛一时的商屯逐渐荒废。

  然后边关的物价也越来越高,朝廷向边关输送物资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以至于到了崇祯朝由于内忧外患,大明甚至都快养不起辽东一镇了。

  如果是和平时期,边关战事没有那么频繁,朝廷通过直接售卖盐引取得的收入是可以支撑起边关的开销的。

  可随着战事越来越吃紧,边关的开销越来越大,现在户部每年卖盐引不过得银60万两左右,根本无力支撑辽东的战事,所以朝廷不得不加征辽饷。

  李献忠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明年开始小冰河造成的天气异常会越来越严重,导致粮食大量减产。

  整个辽东的粮价会更加离谱。

  他突然发现银子变得不香了,粮食才是关键。

  其实现在李献忠并不缺银子。

  从京师回来的时候他只有5万2千两银子。

  坑西关游击于守志以及抄他家得银4万两。

  扫荡蒙古炒花部和科尔沁部共得金银珠宝价值15万两,去掉给将士以及开原路将官的分红自己还净得了11万两。

  梁三的商队通过垄断对蒙古的贸易,每个月能够给自己带来3万两的收入。

  贩卖毛皮和人参这些的收入差不多可以抵消给辽东铁骑的发饷和其他一些开销。

  现在自己手上已经有26万两银子了。

  当然大头还是兵部欠自己的赏银,上次辽东大战兵部欠下了自己10万6千两。

  自己扫荡蒙古各部总共提交了7200颗首级,最后兵部认了5000级;这次开原大战的3700建虏首级认定了25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