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4节_烽烟尽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锡山刚才一直刻意不提晋军已经跟日本人之间已经达成了初步“和平共处”的协定,就不想让赵戴文又在此事上跟自己纠缠起來沒完,此刻见对方已经猜到了真相,只好笑了笑,硬着头皮说道:“我也是沒办法才出此下策,新军被八路给拉走了,中央军又盯着咱们手中最后这点儿地盘,如果我还继续像先前那样跟日本鬼子硬拼的话,估计用不了一年,咱们晋绥军最后这几万人马,也会葬送得干干净净,孙连仲的队伍在台儿庄拼光后,重庆方面是怎么对待他的,老哥你也看到了,我怎么敢再步他的后尘,。”

  不待赵戴文说话,想了想,阎锡山又继续补充,“不过老哥你放心,阎某人可以对天发誓,跟日本人之间,只是虚与委蛇,绝不会真心投靠他们,绝不会真的出卖祖宗。”

  “唉,,。”赵戴文又是报以一声长叹,望着阎锡山日渐憔悴的面孔,半晌无法再说一个字,以他对阎锡山的了解,相信后者刚才说得的确是心里话,跟日本人之间勾结,只是为了保住手里边最后这点家底儿,而不是真的想去当儿皇帝,这也是阎锡山最擅长的本领,在几大势力当中左右逢源,谋取晋绥系利益的最大化,只不过原來他逢源的对象是奉系、直系和南方的广州革命政府,而现在,则换成了日寇、八路和国民党中央政府而已。

  如果光站在晋绥系的立场上,很难说阎锡山这样做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跳出晋绥系这个小团体之外,站在国家与民族的立场上,阎锡山的行为绝对是大错特错,即便把整条黄河的水倒出來,都无法洗干净他的罪行。

  而与日寇暗通款曲的决定,却得到了晋绥军大部分高级将领支持的,至少,今天到场的赵承绶、王靖国和梁化之三个,谁都跑不了,目光缓缓从窑洞中的几个人脸上扫过,赵戴文越看,心里觉得越凄凉,当年那个为了国家民族不惜头颅的阎百川不见了,当年那个死守大同,与清军激战四十余日赵承绶也不见了,他们如今都手握重兵,功成名就,他们都有了割舍不了的利益与牵挂,为了维护这些身外之物,竟然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与民族,而当年他们之所以起义推翻满清,也正是因为满清统治者,把小集团的利益摆在了整个国家民族利益的之上,他们只用了短短三十年,甚至更少的时间,就变成了当年自己誓死要推翻的人,并且乐此不疲。

  “只是,只是初步达成了停火协议,其他,其他事情都沒谈,您老也知道,当年唐太宗亦有渭水之盟,老总之所以这样做,也只是为了积蓄实力,以图将來而已。”被赵戴文看得心里发毛,第七集团军司令赵承绶向后退了几步,硬着头皮解释。

  “是啊,是啊,您老也知道,开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