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二章 得陇得蜀(上)_重生之跃龙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去探望过。”

  奴性!这是对权力的敬畏,体制里的人都这样,李家明笑笑而过,岔开话题道:“老杨,我听司马说,你跟上面关系不错,替我传个话?”

  正题来了,杨国庆连忙放下酒杯,正色道:“家明老弟,长一直对你很器重,有什么话请尽管说。”

  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李家明也放下酒杯,思量半晌才犹豫道:“国庆兄,从我个人来说,财富并没有多大意义,但对于我整个团队却不然。作为领导者,只能从整个团队的利益出,否则会离心离德。

  因此,我必须为整个团队谋取更大、更长远的利益,这一点还请见谅。”

  “理解,理解”,杨国庆附和两句,等着真正的戏肉。此人能创下如此事业,一举一动都有深意。对汉华公司的估值不让步,对大银行的估值也不让步,肯定另有所图。

  可李家明一开口,就让这位为国理财的人大失所望。

  还是以前的想法,想建立一个非营利公益医疗机构,只不过将受益范围扩展到了整个袁州市及周边县区。

  李家明也大失所望,一个号称为国理财的人,居然对这样的民生工程不感兴趣,可见有多脱离群众?连美国的总统都要去选民中拉票,他们却视民如草芥,难怪未来的领导人会重提群众路线。

  摇了摇头,李家明不客气道:“国庆兄,你的眼光太短浅了。”

  这话很不客气,却让杨国庆难生恼怒之意,基金会是财大气粗,但也得看跟谁比?眼前这家伙是新出炉的华人富,根本就不是他一个替国家打工的基金会老总能比得了的。

  “多多指教,老哥最佩服你目光长远。都说是领先一步是疯子,你居然敢领先七八年,厉害啊!”

  果然不出所料,体制内的人都有奴性,李家明暗笑几声,指点道:“一个政权的基础是民心,不是组织机构、********机器。我们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把一个积贫积弱的老迈国家,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国,贵党可谓功在千秋。”

  这话杨国庆没接,更让李家明暗自喝彩,私下场合尚且如此谨慎,可见此人爬到如此高位,靠的是能力不是吹牛拍马。

  “但是,人尚且无完人,何况是一个政府?我们的医疗改革其实是失败的,改了十五年改成了医疗费高昂、医疗资源稀缺、医患关系紧张。”

  这话杨国庆不敢接,他是体制中人,非议上峰是大忌。

  “不知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会这样?我近段时间在读前总理的讲话实录,再对照当时的财政状况,原因只有四个字‘逼不得已’。十五年前的政府太穷了,连军费都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只好甩掉一些背不动的包袱,避免把整个财政拖垮。”

  这话杨国庆依然不敢接,但敢点点头,九o年的国库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只能是甩掉一些包袱。可李家明话锋一转,居然赞美那位已经离休的总理魅力非凡与目光长远。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只有利用市场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丰富和配置资源进入这医疗领域,从而实现改善人们使用医疗服务时的效率和结果。可惜的是,他面对的是整个守旧的官僚系统,难怪中央领导要一再提‘解放思想’。”

  听着听着,杨国庆突然明白了他掩藏在话外的意图,不禁哑然失笑,调侃道:“家明老弟,你年纪不大,心计不少。”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怎么能说是心计呢?”

  蒙谁啊?杨总重新端起酒杯,戏谑道:“我问你,这家非营利公益医院选址在哪?”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求菩萨保佑还要上炉香呢,正想把该交的买路钱划拉到老家去的李家明,理所当然道:“当然是我老家,我掏几十亿美元为你们将来的医疗改革积累经验,还不兴我替老家捞点好处?”

  这话可就不对了,杨总提醒道:“不是你们,而是我们”。

  “对对,你们是划船的人,我们是坐船的人。”

  杨总抿了口酒琢磨起来,试点非营利公益医院倒是个好理由,而且还是能写在工作总结上的大政绩,李家明也耐心地等着他。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