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节 他山之石_凤穿残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莱。而此刻蔡吉对梵学所表现出的兴趣,则更加坚定了支谦留在龙口的决心。

  在支谦的领路下,一行人等很快就来到了他所住的厢房。但见偌大的屋舍内除一榻一几外,摆满了各色书卷。这其中既有众人熟悉的竹简,也有布满蝌蚪文的梵典。蔡吉信步上前翻阅了几页。发觉与自己在后世见过的佛经有些差距。

  其实这也不足为奇,汉朝的佛学以翻译佛经为主。而支谦从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因此精通汉文,又从同族学者支亮处习得大乘佛教理论。且同梵典。他对这个时代义理隐晦,文风过分朴素尚质的佛经译本很不满,因此翻译佛经时主张“尚文”和“尚质”要调和。这使得支谦的译文更接近汉朝人的阅读习惯。当然在拘泥形式的僧侣看来,支谦尽量删除梵本的繁复而各取省便。又竭力减少音译到最低程度,以至有时连应存原音的陀罗尼也意译了,不免有些反感。不过蔡吉对此丝毫不在意,毕竟她本就不是来取"真经"的。

  在粗略审视了一番翻译成果后。蔡吉回过头认真地向支谦询问道,"支居士可熟悉因明"

  支谦以为蔡吉考校自己的梵学,便欣然答道。"因明。梵文称hetuvidyā,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内明合称五明。"

  “此学可有汉译典籍”蔡吉追问道。

  "尚无。"支谦摇头道。

  "那就请居士翻译此书。不仅是因明学,孤还希望居士能为孤将身毒的数学、医学等经典一并译成汉文。"蔡吉说罢,恭恭敬敬地朝支谦俯身一揖。

  身毒即汉朝对印度的称呼。蔡吉所提的因明则是古印度的逻辑学。逻辑学有三大起源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即中国的辩学以惠施、公孙龙、墨翟及其后学为代表。古印度因明学,以印度的辩论术为主,因明则是佛家逻辑的专称。古希腊的逻辑,以亚里斯多德和斯多亚学派的命题逻辑为代表。三方各有各的特色。此外古印度和古希腊在天文、数学、医学等方面也有诸多杰出成果。目前尊敬阁已收藏了大量先秦经典。蔡吉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将其他两家的学说一并引入中原,为发展自然科学打下基础。事实上就算在原有历史之中,欧洲也是依靠从阿拉伯世界学习东方学说,方才有了之后的文艺复兴。

  因明的概念其实在佛经一开始翻译之初就已传入中国,但正如支谦所言目前中原并没有专门的因明学典籍。在历史上正式将因明学传入中国的是唐朝的玄奘法师,因明学也因此在唐朝得以兴盛。当然蔡吉现在引入因明学也并不算太早,须知三世纪正是因明学发展的高峰期,只要有心不怕弄不到相关典籍。

  不过相比已经成熟的因明学,古印度的数学要到1013世纪才达到巅峰。哪怕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