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二章:为国荐贤_琅琊榜之誉王夺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陵

  养居殿内,梁帝正在查看鲁达和沈追送回的奏报,而萧景桓和太子则站在殿内作陪,梁帝一边看一边满意的点头称赞。

  “不错,很不错,鲁卿和沈卿不愧是国之栋梁,邳州有他们在,朕也放心了。”

  “启禀父皇,鲁达和沈追两位大人乃是难得的干练之才,他们能做到这般还是全靠父皇的英明支持。”

  萧景桓的马屁适时奉上,梁帝眉毛一抬,看了萧景桓一眼,乐呵呵的摇了摇头没有说话,随即拿起另一份奏报查看起来。

  这封奏报正是鲁达给李纯等人表功的奏报,其中包括了李纯等人在邳州的所作所为,看完之后梁帝意味深长的看了太子一眼,而太子似乎感觉到了梁帝的目光,脖子微微一缩低下头不敢言语。

  梁帝轻轻呼出一口气,将这封奏报压在一摞奏呈之下,“邳州知府此次赈灾表现的不错,也是一位难得的干吏。”梁帝看了萧景桓一眼,“景桓,朕记得这个李纯好像是你当初举荐的吧?”

  萧景桓神色不动,沉声到:“启禀父皇,为国荐贤乃是儿臣的本分。”

  梁帝开心一笑,“好啊,好一个为国荐贤,若是人人都如景桓这般,我大梁何愁不能大兴?”

  一旁的太子站出身来,“是啊父皇,景桓能够一心为国,殚心竭虑,可谓是皇室子女楷模,儿臣以为此次赈灾的首功,景桓可谓是当仁不让。”

  太子话落,无论是萧景桓还是梁帝都诧异的看了太子一眼,梁帝目光如炬看着太子,片刻之后点了点头,“景宣此话不错,景桓虽然没有亲赴灾区,可是在京城居中指挥也是劳心劳力。”

  梁帝看向萧景桓,“具鲁卿和沈卿来报说,这个以工代赈是你提出来的?”

  “启禀父皇,儿臣只是随口说了一下,与其让难民们吃饱之后无所事事,反倒不如给他们找些事做,这样做不仅能够让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节省我大梁用以修桥铺路的劳动力,至于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全靠前方诸位官员努力的结果。”

  看到萧景桓谦虚的态度,梁帝点了点头,而后看着萧景桓和太子两人教训道:“为上位者金口玉言可没有随口一说,能做的只需提出一个合理的大概方向,如果事事都要亲力亲为,那就有失威仪了。”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看着二人受教的样子,梁帝继续说道:“嗯,再有月余就年关将至了,赈灾一事既然已经安置妥当,再过一段时间就将鲁卿和沈卿召回来吧,李纯等人继续负责赈灾事宜,等一切完成之后再回京领赏。”

  “那景琰?”

  看到梁帝张口不言萧景琰的事情,萧景桓忍不住开口询问。

  梁帝无奈的看了萧景桓一眼,“北燕十万大军虎视眈眈,须得皇族坐镇才行,至于景琰嘛~还是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