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4章 屯耕朝鲜?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4章屯耕朝鲜?

  “余子?”

  在‘移民朝鲜诏’颁布后的短短一个多月之后,于未央宫收到消息的刘盈,便被这好似凭空出现的群体吓了一跳!

  就连入宫汇报此事的丞相曹参,言辞间也带上了浓浓的惊诧,和骇然。

  “然。”

  “自陛下颁诏,劝无地之民迁居朝鲜,凡天下各地,自举而从者不下百万!”

  “其中,尤以齐、楚、淮南等地为重;便是关中,亦有自请往迁朝鲜之‘余子’,不下二十余万之多······”

  面色郑重的道出此语,曹参也不由将身子坐直了些,眉宇间,写满了大战在即般的凝重。

  而在御阶之上,少年天子却是一阵漫长的失神之后,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余子······”

  “余子·········”

  神情木讷的发出一声呢喃,刘盈也不由苦笑着低下头,暗自思虑起来。

  余子,顾名思义:多余的子女。

  准确的说,是多余的儿子。

  要想搞清楚‘余子’是个什么群体,那就不得不提到汉室鼎立之后,拟定的一项革命性法令。

  ——分门别户令。

  汉室鼎立之后,太祖高皇帝刘邦深刻的意识到:对于郡县制为主的中央集权政体而言,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尾大不掉的地方豪强势力。

  为了遏制这个势力,刘邦也在汉室鼎立之初,下达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法律条令。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享誉古今中外,为后世人所熟知的‘噶韭菜’原始版本:陵邑制度。

  即:自汉天子继位之日起,皇陵便开启建造工作,与此同时,皇陵附近的陵邑,也会同时,甚至早一步开始建造。

  而在陵邑建造完成之后,便是每年一次,且无限期的‘强迁天下豪杰入关中,以实国本’。

  说白了,就是借着‘给天子守灵’的名义,将地方豪强,以及可能发展成豪强的大宗族强制迁移入关中、天子脚下,以此杜绝任何大家族发展成豪强、门阀,乃至世家的可能性。

  以陵邑制度,遏制大宗族向门阀、世家进化的可能,那从小家庭到大宗族的进化,汉室又是怎么遏制的呢?

  答案,就是那条革命性的法令:分门别户令。

  在历史上,分门别户令,也被称为‘高祖始傅律’,被包含在《汉律》之中,单独为《傅律》一篇;

  而在这篇法令中,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规定:无论是寻常农户之家,还是元勋功侯、朝臣贵戚,在户主的直系男性血脉到达‘始傅’的年纪,即十七岁的法定纳税年纪之后,就必须强制性分家。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把户口本单独拿出来,自己成为户主。

  但这样的‘分家’模式,也有一个弊端。

  ——既然是要分家,那家族财产的大头,肯定是要由具备继承权的长子、嫡长子们拥有;

  且长子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