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飞跳球(“看过《飞跳球秘籍》吗?...)_野性觉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齿类)同学,兴奋得声如洪钟,“双方握手——”

  握手是飞跳球对阵前的常规礼仪。

  “手下留情。”路祈连同身旁四个队友,向对面五人友好地伸出手。

  这四个都是刚才在球场里的,路祈和傅西昂上围墙,他们在场内就看到了。大半个学校都知道1年级3班有个的刺头儿傅西昂,同年级的他们更是再清楚不过,本以为路祈会有麻烦,没想到后来会变成路祈找他们帮忙搭伙,说要五对五。他们这些平时爱打球的关系都不错,自然义不容辞。

  对面,傅西昂僵硬地伸出手,敷衍地碰了下,便转身准备开球。

  四个跟班同样照做,但就是脑子有点懵,到现在都没回过味,明明是来堵路祈要给他个教训,怎么就发展成五对五打飞跳球了?来之前没人告诉他们还有体育项目啊!

  “比赛开始——”啮齿班裁判同学气贯长虹。

  飞跳球,最初是几个鸟类科属发明的。

  那时候大雾刚过去没几年,所有的运动、娱乐都在摸索和变革中,但总体依然是从前的类型和玩法,只不过觉醒特征让一些赛场上出现了“科属筛选”现象,比如橄榄球这样对抗性强的,几乎成了大型强势科属的天下,但也有篮球、排球这样需要技术和配合的,依然可以多科属一起玩。

  然而鸟类不同,相比其他科属,鸟类觉醒者的骨骼普遍偏轻,这使得他们足够轻盈,即使在非兽化状态下也可以轻松跃起很高,并具有一定的滑翔能力,但偏轻的骨骼也让他们失去了强对抗能力。

  几乎所有的传统球类运动,都很难让他们的科属能力得到彻底发挥与释放,于是飞跳球应运而生。

  飞跳,顾名思义,“腾空”才是它的根本玩法,重跳跃,轻奔跑,重灵活,轻对抗。

  一开始的规则是五对五,纯障碍场地,可以说是无处下脚那种,打球者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跳跃——滑翔——再跳跃”中度过,然后场地两端各设一处高台,守门员立于台上,身后就是球门。

  后来因为飞跳球风靡,其他科属也想玩,规则就渐渐变成九对九,场地也相应扩大,障碍物占场地比从95降低到70,以便让其他科属有足够的平地落脚。正规比赛中,飞跳球队伍的配置通常为鸟类+强跳跃类(如猫科、鹿科等)+强对抗类(如熊科、牛科等),鸟类负责腾空和滑翔,视野开阔,多是组织进攻,跳跃类和对抗类则分别负责“障碍上行进”与“地面推进”。

  持球进攻方式抱、踢、投掷均可,传球配合或者单刀赴会随意,进球可以用任何方式,扔球、踢球、顶球、击打……只要你做得到,便都在规则允许内。但只一条,除了守门员,所有球员不得踏入球门前的两米线,即使是最终得分,也必须在两米线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