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7章 城市农村_逆袭之乡村建筑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卫煌想不通纪沛林是怎么想的,自己说不会做这样的项目,又鼓动卫煌去做。

  不管他怎么想,卫煌自己心中还是想做的,只做建筑每平方米收五块钱的单价也不算拉低市场价格,最要紧的是能圆卫煌心中有一个梦想。

  卫煌希望自己能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了在这个改变中提高自己,能多积累经验,便于以后回到家乡之后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去建设家乡,让农村变得更好。

  农村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再不改变,乡村就会死亡,这个国家的发展一定会走向畸形的阶段。

  卫煌总觉得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存在隐患,说不清道不明,或许是因为农民的基因,每次回家的时候,看到家乡的田土荒废着,他就十分不安。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充裕的世界,不缺吃不缺穿,各种娱乐活动也纷繁精彩,人们可以通过外出打工,做一些相对于种地而言轻松许多的工作,在不被风吹日晒雨淋的前提下赚到更多的收益。

  在大基建提供的便利交通和延伸的发达物流支持下,我们可以在超市买到优质的大米和蔬菜,所以大部分农民都觉得种地是一件收益不高的事,而进行放弃。

  留在农村的只有上世纪的老人,他们经历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还珍惜着脚下的土地,挣扎在熟悉的黄土之中,然而他们的力量又是有限的,耕种的土地也越来越少。

  外出打工的人赚了钱,开阔了眼界,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就想着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于是有人开始在城市买房。

  所有人都有攀比的心理,有人开了先河,就有人前赴后继跟在他们身后,把根扎在城里,开始放弃故土,让老宅荒废。

  虽然荒废的老宅还不算多,但长久下去,农村必然留不住人,即便为了宅基地的保留而修建了许多新房,都只是空巢而无任何价值。

  物极必反,而盛极必衰,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过去城市刚开始发展,人们不断涌入城里,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爆发户,也造就了大城市无数的靠租房而赚钱发家的房东,同时也给无数进城务工者带来了极高的收益。

  但城市建设已经发展了三十余年,开始步入一个缓慢期,机会不再像以前那么多,反而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越来越卷,日子过得越来越累,开始陷入迷茫。

  此时的农村却像改革初期的城市,百业待兴,处处都是机会,需要的只是我们发现机会的眼光。

  城市和乡村就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彼此交缠,生生不息,你方唱罢我登场。

  现在是乡村的危机阶段,也必然是充满机会的发展阶段。

  需要做的事就是实事求是,以实践调查为基础去找准乡村的具体特色,进行针对性的挖掘,让乡城焕发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