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八节 齐鲁烽火(3)——开战_《中华新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20年5月6日夜9时30分,直、皖两军在杨村爆发激战。

  皖军东路总指挥徐树铮命令西北军第二混成旅马、步、炮、工、辎重各队及边防军第三师两个步兵团共约一万五千人,分三路由张庄、蔡庄和皇后店进攻杨村之直军防线。

  守卫杨村防线的东路直军主力部队是第四混成旅,总指挥是蓟榆镇守使兼第四混成旅旅长曹锳,亦有步、马、炮、工、辎重各兵种及机关枪队,还有直隶警备军二十个营的步兵队,共约两万余人。

  直军防线布设在杨村北部约十里处,两军在这里正式交火。皖军率先发起进攻,寂静的夜空刹那间枪炮齐鸣,两军一攻一守、拼命撕杀、血战方酣。面对皖军的进攻,直军士气高昂,极为镇静地列阵还击。战至午夜,双方有进有退、有来有往、不分胜负。于是两军主帅各换生力军,再接再厉、挑灯再战,枪炮声震动山岳、不绝于耳,阵地数度易手、两军士兵死伤盈野。

  至7日凌晨,两军再次增兵、又添生力军,血战更加激烈。曹锳命令炮队在杨村站吊桥两边将二十几门大炮一字排开,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的进攻部队。由于杨村站处于皖军进攻的要冲位置,这些大炮给皖军的冲锋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杀伤、严重阻碍了皖军的进攻。猛烈的炮火使皖军的进攻失去了锐气,进展迟缓,已露出疲惫之象。而直军炮队所在的地方,却恰好与日本人的杨村车站护路军驻扎地临近!

  在此关键的时刻,段祺瑞与日本人之间达成的不可对外人言的协议开始从暗中浮出了表面:就在皖军进攻失利、直军胜利在望之时,忽然有3名日本军官带着数名护卫闯进了曹锳的指挥部,向曹锳提出抗议,非要他将该处所有的大炮即时移走不可!同时声言不准两军在铁路附近两英里以内作战,否则日军将以“武力驱逐”!

  与真实的历史相比,这个场景属于历史的重复。其中的微弱差异,不过是这里的日军护路队由一个步兵中队变成了两个步兵中队而已。因为日本势力在中国的衰落,直军统帅部早在开战之前就接受了菲律宾驻直系代表给他们讲的“国际形势”。在对方答应关键时刻保证出兵帮助直系取胜之后,曹锟和吴佩孚立刻就同意了他们提出的“挑唆性建议”,下令前线各将领“不再视日本为不可触动之属”。

  换言之,就是“从此不必理会日本人的意见和要求”了!他们甚至授权前线各将领“可以自主反击日人之武力挑衅”。反观仍然被曹、吴列入“不可触动之列”的主要国家,只有菲、英、法、美四国而已。其中真正的原因当然还是实力问题,可见中国的军阀们并不是白痴,只知道对列强们一味退让。

  其实,曹锟和吴佩孚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