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0章 舞榭歌台,总被雨打风吹去_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就是燕国的诚意?”

  嬴政面上没有任何表情,虽然语气很冷,目光更冷,但谁也分不清他是喜是怒。

  说他生气,那是肯定的,任何人遭遇到刺杀,都会感到愤怒。

  要说只是生气,那也不对,毕竟督亢之地的地图是真的,有地图指引,可以轻松攻占大片膏腴之地,还能以刺杀为理由拒绝燕国的和谈。

  燕丹的刺秦计划,让秦国覆灭燕国变得名正言顺。

  虽说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是“春秋无义战”,礼崩乐坏好几百年,各国纷争不断,积攒了无数仇怨,名义并不那么重要。

  但有一个出兵的借口,总会觉得更加顺畅一些。

  副使者好似没有听到嬴政的话,也没看到被活活吓死的秦舞阳,淡定如常的念完了燕王喜的国书,按照礼法施了一礼,拿起残虹匕首,自刎而死。

  相比于秦舞阳而言,这个一点武功都不会的副使者,倒是更像一个勇士。

  至少他更加的淡定,更加的从容,慷慨赴死,面无惧色。

  嬴政命人把燕国使节的尸体拖了下去,并把此事昭告天下,随后以遭遇刺杀为借口出兵燕国。

  秦国士卒已经熟悉了北地气候,再加上大王遇刺,心中恼恨,一个个奋勇向前,气势如虹。

  燕国士卒一触即溃,连战连败,就连都城也被攻破,燕王喜仓惶逃往更北方的辽东之地,为了求和,竟然派兵捉拿燕丹,想要用燕丹的人头换取一夕之安寝。

  燕丹无奈,假死脱身,带领部分墨家精锐逃到了机关城。

  由于辽东之地的气候太过苦寒,不易用兵,嬴政在攻占了燕国最肥沃的土地之后,同意了燕王喜的求和。

  进攻燕国的大军,一部分留在了燕地,维护百姓秩序,辅助文官治理,熟悉当地气候,一部分挥师南下,直奔魏国而去。

  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但并非一直都是最强,更不是没有吃过亏,带给秦国伤害最大的,莫过于魏国。

  一百八十多年前,吴起从鲁国前往魏国,投靠魏文侯,并于公元前409年领兵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逼得秦兵只能退守至洛水。

  吴起自此深受重用,开始为魏国训练魏武卒。

  公元前389年,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兵五十万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五十万秦兵被魏武卒击溃,函谷关被魏武卒攻破,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被魏国夺走,秦国险些灭亡。

  这一战被称为“阴晋之战”,对于秦国而言,这是奇耻大辱,甚至比“长平之战”带给赵国的屈辱更大。

  只不过赵国“长平之战”后一蹶不振,秦国“阴晋之战”后进行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魏国此后却和齐国发生了大战,主帅庞涓中了孙膑的计策,大败亏输,魏武卒损失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