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92章 中流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不便,我们也不好来叨扰,之前我们几个一直都商量着要过来看看,只不过一直都没有商量出个时间来。一方面怕先生这边不方便,另一方面我们作为晚生后辈,心里也有些惶恐。”

  “过于客气了。”巴今说话的时候,一直在搓着手腕。

  他有帕金森,行动不便,握笔困难,即便不做什么事情,手也会不自觉地抖动,他用两只手来回搓手腕,就是想要减轻症状,但效果并不好。

  搓了两下,还在抖,他就放弃了,笑着看着于东他们:“你们的新书,我都看了,写得很好。我跟晓林说,把我的话带给你们,不知道她有没有带。”

  李晓林撇撇嘴,看向父亲,“我敢不带么?只不过我每次都夸,他们倒不一定信,以为是我的客套话。现在人就在你跟前,你亲自跟他们说说,他们就不得不信了。”

  巴今点点头,又说,“李晓棠写了篇小说,《门规》,还算过得去,后来投在了《钟山》,再后来,这小说拍成了电影,毕飞雨还把剧本又写成一部小说,叫《上沪往事》,我也看了,写得很好。”

  毕飞雨谦虚道,“我不过是在《门规》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不算什么。”

  巴今又挪了挪腿,眯眼笑道:“你们都写上沪,但要说写得好,还是于东这个上沪本地人。《人群》我看了,写得很好,视角好,手法好,各方面都好。你笔下的上沪,跟李晓棠的不一样,跟张爱菱的不一样,跟王安意的也不一样,你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上沪。”

  于东笑着回道,“其实我也是离开了上沪之后,才有了写一写上沪的想法,之前在上沪待着时,从来没有刻意想过上沪到底是什么样子,这大概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巴今点头,“这种感觉我很能理解,一个地方待久了,印象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反而离开了之后,却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两年,我都会去杭市待半年,这半年里,虽然身心变得轻松,但也时常会想起上沪来,这是从前不会有的。”

  从前两年开始,医院对巴今实行半治疗,半疗养的方法,所以他每年大概四到六月之间会去杭市疗养,然后回上沪过冬。

  今天去得迟点,但是很快也要过去了。

  也就是这段日子巴今在家,不然其他时间,于东他们想见他,要么去华东医院,要么就去杭市,武康路这边他已经很少回来了。

  余桦是浙省人,他老家海盐离杭市不远,就在上沪跟杭市中间的位置。

  说起杭市,他比于东他们要更了解一些,又跟巴今聊了聊杭市:“那边的空气是要好些,待上一段时间,对身体很有好处,我有时候也会想着回家待段时间,身体要是有什么毛病,一下子全都好了。”

  “确实很有用,每次从杭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