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七章 民心向背_铁幕192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七章民心向背

  舆论的焦点虽确实集中在吴安平身上,但事态的发展却也出乎冯玉祥预料。

  最初他授意《西北民报》指称吴安平成立临时政府,是意图将西北分裂出民国框架,本来这种攻击堪称犀利,无论吴安平如何辩驳都难逃质疑,但任何人都没想到,吴安平面对这样的指责,居然不是第一时间驳斥,而是以反苏及反英的政治表态,将舆论搅成一潭浑水,模糊了焦点,偏移了话题。

  令冯玉祥欣慰的是,吴安平确实遭到许多抨击。其对苏联及斯大林的攻击,虽有不少实证及注水证据支撑言论,但与北伐大势相逆,遭到部分左派力量的围攻;其对英国的缺席审判,虽是对万县惨案后高涨的反英浪潮的附和,却实在更像一场闹剧,不但引来左派及右派力量的讥讽嘲笑,更招来苏联及列强的齐声奚落。

  当然,支持吴安平言论的虽不在多,也绝不在少。

  毕竟,当前民国各支势力,除吴安平外,从没有其他人旗帜鲜明表述过,中国的事情不需要任何外国势力插手。在《苏联帝国主义》一文中,“四万万人齐努力,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言壮语,确实触动无数国人最敏感的神经。遍数近百年来的历史,东西方强国从没有一个是到中国寻求友谊的,枪炮声还未远去,那屈辱的烙印还在灼烫国人的记忆和身心。

  《到西北去》,这是十月二十六日《申报》一篇文章的标题,虽然旋即便被其他更吸引眼球且数量巨大的政论文章,给卷到了不知哪里,但还是说明在这场持续半个多月的舆论热潮中,吴安平确实赢得了部分国人的认可。

  对冯玉祥来说,舆论虽极大偏离他设想的轨道,但基本目的已经达到。吴安平的一番反苏言论,与国民政府的“联俄”政策相抵触,等于主动站到了北伐的对立面,既然西北军已加入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解放军及吴安平自然是讨伐的对象之一。

  尤其让他高兴的是,吴安平对苏联及斯大林的口诛笔伐,在引发苏共内部轻微混乱的同时,也激起苏共整体强烈的反弹情绪。在这件事上,作为政敌,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等人,对内自然充分利用吴安平提供的“证据”,以攻击苏共总书记斯大林,但对外,这些反对派却与暴怒的斯大林持同一立场,将吴安平列为必须惩罚的苏联敌人。

  乌斯马诺夫向冯玉祥转达了苏共中央的最新决定,称中央委员会已一致同意,对西北军紧急追加两百万卢布的军事援助。这自然是西北军的意外之喜,冯玉祥知道苏联这样做,无非是为间接惩罚吴安平。为将援助落到实处,他甚至将出兵日期向后推移半个多月,定在了十二月初,生怕万一解放军败得太快,援助可能泡汤。这也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