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九八章 北风重工(1)_铁幕192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九八章北风重工(1)

  引八方水源以济西北,既是改造西北的重中之重,也是必要前提和第一个步骤。

  伴随着无量水流进入西北,既可以直接将之直接用于沙地、沙漠、半荒漠的改造,也可以随着一系列湿地、湖泊、水库的扩大和形成,以及植被恢复和人工林的建设,使西北的气候发生变化,形成水汽内循环,并使昼夜温差及季节性温差趋向正常,这反过来又将对西北全面形成天然的良性影响,降水量大大增加后,无数荒漠必能重披绿装。

  但是,只有水是不行的,第二个步骤同样重要,涉及到具体如何改造西北。

  首先是要建设输水网路。目前来说,还只是引黄河水,相关的输水网络比较简单。黄河年径流量不过几百亿立方,而且是中下游华北、中原、山东等地区的重要水源,不能随意抽取,汛期多调些水还有好处,枯水期只取七分之一,全面调水量最多也就一百亿立方。这已经很大,后世由于黄河经常断流,并且调水工程很多,连这三分之一的调水量都再承受不住。

  之所以说目前引黄工程的输水网络简单,其实不在水量大小,而是除向河西走廊调水外,黄河河道离腾格里沙漠、绥远戈壁沙地及陕北沙地的距离都很短,就在最边上。通向河西走廊的输水通路,线路比较远,还费些力气,由于黄河河道天然就在分水岭上,所以只要先在一侧建好引水工程,再挖开缺口移走土方,就可以完成近距离引水。

  这些引水工程,还不止宁夏、绥远、陕北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的工程只是相对大些,在其他有落差的河段,也可以建些小工程,引水淤田或供生活及生产所需。基本上,渠道延伸到哪里,水就能输送到哪里,可以根据人力、物力及地质条件,对水量进行调节。

  三大引黄工程,吴安平准备在河道上,都采用类似都江堰那样的无坝引流技术,这样可充分利用d-7引擎的强大功能,极大减少水利工程人员的施工量,而且可以对黄河水量尤其是丰、枯期水量变化,实现引水量的天然调节,省去了很多后续的维护工作。

  由于引水距离比较短,利用d-7引擎朝低洼处开挖天然渠道,也变得极为极为轻松轻巧,而且不用使用道标,目视即可将土方转移至其他区域。这比转运矿石还要轻松,与平整露天铁路及公路线路是一样的道理,夏听白的车开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一条沟渠。低洼处积水后,可以形成浅湖,种植芦苇及其他植物,使之发展成湿地。

  吴安平准备建的几个循环造纸厂,就是准备设在黄河两岸的沙地附近。

  培育专属湿地,大面积种植芦苇,以作为造纸的原料,随后再将造纸产生的废水简单净化,再排入湿地,利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