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章 颍川四姓_汉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颍川,自古一直是中原文化荟萃之地,也是华夏诸多姓氏发源地。

  如今提到颍川,下意识想到的必然有“颍川四长”。

  “颍川四长”指的是在士林中饱有声望的四大名士——钟皓、荀淑、韩韶、陈寔。

  这四人都曾担任县长之职,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同属于清议派,又都是颍川人,所以得到“颍川四长”的名号。

  或许是名声经营有道,或许是士人诚意推崇,反正这四人之名一与颍川相绑定,当即天下皆知,声望与日俱增。

  再加上四人所在家族之后辈也是才士辈出,于是,钟、荀、韩、陈四家得以后来居上,一跃而进入中原士族名门之列,颍川四长之名也逐渐发展成了“颍川四姓”。

  朝廷爆发党锢事件之后,中原士族涉党者遭受朝廷打压,颍川四姓一样被波及,四姓族人或被禁锢、或主动隐退,全部退出了官场。

  隐退之后,四族中,年岁或名气大的纷纷开办私学,讲经授业,年轻士子或闭门读书,或四处游学。

  在颍川四姓带动之下,颍川各士族名门或名士争相效仿开办私学、收纳学子。

  一时间竟使得颍川学风鼎盛,不仅深受本地士人追捧,其他州郡士子也是趋之若鹜,纷纷慕名前往求学。

  渐渐地,士人将以颍川四姓族学为首的各私学合称为“颍川书院”,颍川书院之名开始享誉天下。

  至此,颍川四姓的名望更是再上一个台阶,几乎成了中原士族之领袖。

  不得不说,在这个书籍无法普及的时代,知识才是真正的力量,有了知识就有了名望,有了名望就掌控了舆论和话语权。

  虽然颍川四姓已无人在朝廷任职,却丝毫无损于其对朝廷的影响力。这与党人存在毫无二致,其不在朝廷,朝廷却处处是党人的影子。

  此前,天子刘宏让蔡邕等人举荐人才,露了点宽宥党人附属的苗头,党人立刻闻风而动,占了不少举荐名额。

  颍川四姓也不例外,相约推荐各家子弟,最终选定三人,分别为钟家钟繇、荀家荀攸、韩家韩馥,除了陈家由于个中原因没有人选之外,刚好一家一个。

  这三人的身份也有讲究,全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在各自家族属于小字辈,锋芒未露,既保证了嫡系出身,又没有太深的名流烙印,而且与党人的牵连介乎于有无之间。

  真正是做到了可进可退,可见几大家族的用心良苦,不无对朝廷的试探。

  而如今,先前举荐名单尚未落定,天子却又发布《求贤诏》,扩展了征召范围,明显表现出对举荐名单的不满。

  从这方面看,党人包括颍川四姓的试探无疑是有效果的。

  言归正传,天子下诏求贤的消息传到颍川,四大家族反应很快,各家私下里议论纷纷,都揣摩着天子的意图。

  最终荀家的荀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