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9章 挑女婿与办学堂_废太子重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行。等到半个月后众位阿哥的折子上来,康熙仔细看了看,然后拿着地图开始寻思确实应该圈一块地建个皇家学堂试试看,保成说的很有道理,汉人多满人少,不可能长期服从满人的统治,若是从他们小时候就教导他们忠君爱国,只认自己一个君王,也许……可行?要不,就现在八旗中试试?

  折子上了以后,康熙思来想去,就找了心腹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之后,就已经下定决心先试试,看到孙子兴致勃勃,于是划了一个避暑的山庄给他,并让人从中改建一番。然后就在上朝的时候说孙子弘晔因出行看到不少跟他同龄的孩子都没有上学,问自己为什么?然后康熙就让四贝勒当朝念了不少宗室官宦八旗子弟在京中横行无所事事的样子,于是为了不忍孙儿失望,所以决定,下令凡在京中六品以上的官宦,以及在京八旗家中的年满六岁到十六岁的嫡子,进行统一考核教导。十六岁以后优秀的则是去国子监继续学习。

  “你们教不好,朕帮你们教,怎么?还有异议?”康熙素来独断专行,已经决定的事情更不容改变,不过目前八旗子弟多闲散,光是嫡子都是很大不一部分,光是校考,就要废不少的功夫,借着孙子,整顿一下,康熙冷眼看着有意见的人,果真龙威一出,满朝上下再无二话。

  开设学堂,自然需要资金,还有老师,不过这些事情并不用胤礽跟德赫考虑,学堂自然是收费的,不过基本费用是一年二两银子,如果需要其他费用,比方说膳食之类的,自然要加钱。世上最好赚的钱莫过于孩子跟女人。

  事情进行的轰轰烈烈,武师傅从军营里拉了几十个上过战场的,文师傅从翰林院抓了不少。除去观望的,不敢尝试的,但大都不敢违背生意,就算家中不舍,内命妇进宫哭诉的也不少,可到底不敢拿孩子的前程开玩笑,当然学堂也并非所有嫡子都收,考核通过才要,就这么挑来拣去,第一期学生足足有六百余人,每个年纪都有专门的师傅,当然对于嫡子的教育很多人都很重视,也不可能把所有一个年龄的孩子放到一起,所以每个年龄都分为优良中次四个班级,一个班的学生水平都差不多,实在出色的还可以酌情跳级。天子脚下,办事的效率还算不错,十月初,第一批学生就开始上学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尔等乃是大清……”原本只是想来看看,但是在德赫的星星眼之下,康熙站在一个高台之上,对着下面算上老师七百余人,心情感觉有些微妙。

  所有的人都跪在自己的脚边,这种感觉德赫早就体验过,很上瘾。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忍受住一动不动等着皇上的长篇大论的,不少娇生惯养的孩子渐渐的就有些东倒西歪,康熙迷迷眼睛,听到德赫在一边吐槽这些人的身子骨怎么这么弱,以后怎么能当栋梁之才?康熙闻言走的时候,脸色有些不好看。

  被康熙亲笔所书的‘皇家学院’一开始并不好管教,康熙亲命了胤禛胤祺胤禩三人协管,太子统管之后,就带着德赫还有胤褆等人西巡去了。

  胤礽对这个皇家学院很上心,但是学院要长期实行下去,离不开康熙的支持,于是一个康熙大帝语录就被胤礽总结出来,要求所有学子牢记背熟,当然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对康熙雕像行礼磕头,不过也有很多身份尊贵的不如从管教,但是,在禁卫军的操练下,在教养嬷嬷们的教育下,一个月下来,倒是比一开始让人觉得顺眼多了。

  “令公子莫不是以后不进朝堂?”吃不了苦的,家里舍不得的,不少求请到极为阿哥那里,康熙不在,胤礽就是老大,德赫每日的功课就很大,不管文的武的。所以开学之处拿了课表给康熙看,他还觉得太简单,胤礽示意胤禛等人,此话一出,就算再不满,闹事的也基本上被压下去了。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