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4章 兵工厂投产_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家新建的兵工厂,临时负责人却是许祥光。

  原本,冯云山准备在乌石镇上建设一家机器厂,偏向生产武器的机器厂。但后来,冯云山改变了主意,在广州的东湖码头边兴建一家大型机器厂,这样进出设备都在珠江口上,运输方便得多。

  而乌石镇却不大具备这种条件,但却很适合兵工厂。乌石镇上变有南洋公司的第一钢铁厂,可以为兵工厂提供钢铁,非常近,乌石镇又处在北江边上,武器运输也算方便,而且,铁路又开始修建,最关键的是,乌石镇地处偏僻,避免了敌对势力的奸细侦查。

  因此冯云山最终确定在乌石镇兴建圣国的第一座兵工厂。这个兵工厂直接隶属于圣王王府,由讨虏军总参谋部的后勤处负责。因此,作为副处长的许祥光便被调派过去组建。

  从普鲁士拆下一些兵工厂设备,兵负责安装的两名普鲁士兵工厂专家,被许祥光忽悠得已经加入圣国国籍,成为首批获聘的洋专家。

  也正因为如此,兵工厂才会建设的这么快。不过,现在兵工厂也还是只有一个初步的雏形,只有火药厂、底火厂、火枪厂、铸造厂、子弹炮弹厂以及核心的机器厂等。

  整个兵工厂在乌石镇的边上,已经连绵到旁边的山里。不过,作为兵工厂,本就不需要一大片的平地,只是有几台需要用水的机器,设在靠北江的河边。

  兵工厂约有三千多号人,都是许祥光从讨虏军中抽调受伤或者不大适合上战场之人,交给两个普鲁士专家培训管理。

  设备组装完成后,许祥光带领近三千人,听从两个普鲁士洋专家的指挥,逐个机器、逐个分厂进行调试。

  每个分厂都配有成套机器设备。

  火药厂自不必多说,原来桂阳都有一家,只不过全是手工作坊。

  而现在作为圣国第一家兵工厂里的基础分厂,单厂房和场地、工人便比桂阳的多得多,最重要的是,已经不是纯人工的作坊了。

  规模比原来的大了近十倍,用作坊已经不合适了。火药厂一共有五套洋药碾机,一共新建五套碾药设施,对原有火硝、磨磺、烧炭等原料也全部采用设备规模化制造,扩大制造能力,加大火药产量,现在,黑火药日产最高可以达到近8百公斤。

  原来的永州和桂阳产的火硝和硫磺已经不足,从西洋购买火硝硫磺运费太贵,许祥光宁愿花高价从满清境内购买,另外,讨虏军新占的台湾府也发现了一些硫磺矿,只要再过段时间加大开采,便能满足生产。

  并且,许祥光还在乌石镇的北江对面圈了百亩土地,新建了十座火药库,准备用来储存生产出来的火药。许祥光说,他已经请求讨虏军总参谋部派兵进行守卫。

  底火厂却不是后世那种铜冒子弹屁股后面的那种底火,而还只是纸包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