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92章 怕什么来什么_七十年代之悍妻当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亦寒对小麦种子的品种,产量以及生长的特征不了解,但是今年麦子大丰收,产量确实比去年提高了很多。

  他是万宝山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比谁都清楚,万宝山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能种庄稼地地非常少。

  在农场成立以前也就是河滩那点,能种点庄稼收点粮食,但是那时候河水没有治理,每年都会发好几次的洪水,多半的粮食都被洪水淹没了,而且河滩地沙石比较多。

  至于山上,那也只是个别人在自己住的地方,山前屋后后稍微开辟一点出来。

  那时候粮食的产量是低的吓人。

  后来农场成立了,修了梯田,种了麦子,玉米高粱,胡麻。

  可是因为农场的气候和土壤不适合种麦子,不适合种植以前那种普通的麦子,所以产量也是非常的低。

  但是农场是个自给自足的单位,不管是以前军事管理,还是现在农垦分局管理,都得先保证农场广大职工家属的粮食问题。

  而且也致力让大家尽量多吃细粮,所以这些年实验站在努力的尝试着培育新的小麦品种,这几年成绩斐然。

  不管是这些年培育的小麦,1号2号3号4号,还是去年的5号以及今年的6号,每一次新的品种都能提高小麦的产量。

  而农场职工粮食的分配,也由最早的100%的粗粮,到后来5%的细粮,10%的细粮,15%以及现在的20%,因为今年粮食又丰收了,场领导正在研究决定看能不能过年前,将细粮的供应提高到25%。

  除了小麦的培育研究之外,实验站也没放弃玉米高粱以及大豆小豆,以及别的农作物的研究,培育。

  现在玉米的产量比以前又增加了一些,农场这些山地梯田地本来适应玉米高粱的生长,现在产量更高了,除了可以足量供应农场职工家属的之外,还可以上交一些,甚至还可以别别的地方交换。

  这些都是农场发展的成绩。

  他看着地里绿油油的麦子,心里满满的自豪感。

  实验站的站长前几天开会的时候,非常自豪的胸有成竹的,拍着胸脯保证,再过上三五年,农场就能达到粗粮细粮一半的标准。

  而且,如果油料作物产量提高的话,还有可能每人多加二两清油。

  他虽然年纪不大,也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他在七八岁之前,家里人口多,他都不记得一年有顿能敞开吃饱肚子,更记不得一年到头能吃几顿白面,至于清油想都不敢想。他记得解放前和刚解放那几年,家里都是用山里套的,野物,兔子或者全家齐心合力捕捉的野猪的油擦一擦锅,然后把菜倒进去,就算是炒菜。

  现在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能吃饱饭,而且饭的质量还在慢慢的提高。

  现在虽然还是粮油供应,但是如果家庭条件好的话也可以托关系找人或者换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