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5章 他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_农门继室的诰命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万岁!”

  “众爱卿免礼平身。”

  今儿皇帝心情大好,从他的温朗的语气中就能听得出来。

  话说昨天他收到宋丞相跟江大人上表的奏折,里面正是解决他心中存了很久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真没想到这二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是相似之处。

  这还要从当初江逸程给皇帝的荐议说起。

  这是此前关于边疆退役的老弱病残的将士安顿的问题,宋大将军守的边关叫鞨靺关。

  边疆那儿距离最近的城镇渝州城有三四百多里,这里的土地常年荒芜,杂草丛生。经过这半年来的开垦,已经把棉花种植下去了,可后续怎么造?

  宋丞相的奏折里说:兵分两路,一路负责种田长棉花,一路负责把棉花加工成布匹再做成士兵们的衣服。

  其实是宋暖知道江逸程跟皇帝说出来这个荐议后,她从系统商城里买来一架在现代五六十年代的弹棉花的手动木头机器的小模型。

  她让自家二哥找来能工巧匠把模型按比例复原打造了一架弹棉花的木头机器,宋丞相知道后,让人一操作,“呃!”真行!这机器弹起棉花来也太快了吧!

  宋小姐接着再接再厉又从系统商城里买来还是五六十年代的木质织布机的模型,送给江大人让他请工匠把织布机按比例复原出来。

  当然了还有像老电影‘南泥湾里的三五九旅’用的那种绕线机,纺纱机。

  宋暖想的是:江大人为了那些伤残病弱的将士,都抱着掉马甲的风险。她怎么能袖手旁观?如今宋家跟江家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要共荣辱同进退。

  同时也有这层意思在里面:她可不能让江大人一个人出来掉马甲,要掉马甲得大家一起掉。就不会引起旁人猜忌。

  当然了还有像老电影里的‘三五九旅’用的那种绕线机。

  首先先招募能工巧匠们去边境那儿,把这些机器在边疆垦地那儿大量打造出来才行。

  你总不能把这些大家伙从京城这么远给运了过去得猴年马月?

  江逸程的奏折上写的是:首先朝廷要免费给退役的将士们砌房子,把田地安人头分给他们种植。

  种植好的棉花由朝廷派人在那儿管理统一收购上来,成立一个大型加工厂。弹棉花的,绕线的,织布的一直到做成成衣。

  要鼓励有妻儿的将士把他们老家的妻儿接过去,愿意种田就分土地给她们,不会种田的呢就去加工厂做活拿工钱。

  这样子做有家属的将士等到休沐时可以全家团聚,也解决了他们后顾之忧。可谓是一举两得。

  江逸程提出这些荐议他都是有经验的,不是夸夸奇谈的。

  况且那地方的气候跟土壤是最适宜种植棉花跟冬麦的。

  他知道那些土地虽说荒芜已久,可多浇农家肥最有成效的。

  农家肥从哪儿来?

  当然是宋大将军那儿的十几万将士们的“出恭”所得呀!每日派人去军队里拉“夜香”就行了。

  皇帝看二人奏折上写得一是一二是二的,猛然一看是清清楚楚的。可具体怎么实施?谁又能堪当大任?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