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2章 砍之不尽的树林_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4章砍之不尽的树林

  赵与芮这话在古代还是相当震惊的。

  要不是知道赵与芮为人,大伙也和赵与芮共事了多年,换个皇帝的话,所有人要跪下称有罪,称不敢了。

  陈戴则立刻在心里想了下,要是我是皇帝,肯定现在不能干,留给下任皇帝再说吧。

  大宋朝在赵与芮治下蒸蒸日上,陈戴这种官员,是很希望不折腾的。

  这种官员在和平时期非常优秀,也可以重用,但现在是什么时候?

  蒙古在北边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南下,赵与芮希望提升国力,对抗蒙古,不折腾是不行的。

  其他官员只看到治理黄河需要大量的劳力,财力,消耗国力。

  但赵与芮现在不缺钱也不缺人,朝廷有钱,外面有人。

  你和平时期要征发民夫,战争时期是可以利用俘虏的,现在赵与芮手上就有大量的非汉族俘虏和百姓,都可以用来当免费劳力。

  这个时候不用,等和平期不打仗了,没有劳力来源来再动员国内百姓吗?

  皇帝的心思大伙暂时是猜不到。

  但听皇帝说完那句话后,所有人还是先保持了沉默,似乎真的在考虑自己是皇帝会怎么干?

  片刻之后,还是吴潜先开口:“臣以为,当先治理李固渡以东的黄淮流域。”

  吴潜说的就是神人杜充缺堤的后遗症。

  这确实是现在大宋,甚至将来元明都头痛的重要河道之一,影响了后世七百多年。

  四周一片哗然,显然很多官员们认为这难度太大。

  不然后面元明两朝也不会一直没搞起来。

  当然了,明朝也是大力花了力气的。

  现场官员似乎大部份都反对吴潜的主张,许世琦更直言可先从小开始,以运河到淮河,然后再黄河,逐步渐行,这主张似乎不错,现场好多人表态支持。

  但赵与芮是什么人啊,他就不怕步子大,立刻又问吴潜:“你继续说,说说你思路。”

  “臣斗胆。”吴潜环视四周,沉声道:“我朝已经收复故土,还拥有了宁夏,临安城,已经不适合做为京师,以陛下之雄才伟略,将来定要迁都。”

  吴潜第二句话就技惊四座,除了赵与芮,其他人都被震惊到了。

  因为迁都的事,去年就陆续有人上书,大部份人都要迁回开封,赵与芮留中不发,群臣们也不知道皇帝的意思,但目前还时不时有人上书迁都的事。

  吴潜认为,皇帝赵与芮对自己不高兴做的事,肯定要驳斥甚至怒斥,当年他要收地主的税和田,官员们大力反对,结果如何?直接开杀。

  所以迁都的事,皇帝虽然留中不发,但也没有驳斥,皇帝肯定在考虑。

  他显然猜对了,赵与芮对他这句话也没什么反应,只是看着,示意他继续说。

  同时赵与芮心里也是暗暗称赞,看看,什么叫格局,这就叫格局。

  其他人只看到治理黄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