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1章 原来大宋是钟表的先驱者?_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这一般是指普通百姓家中,身为皇朝中枢,通常就比较高级了。

  早些年东汉张衡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他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仪器通过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漏水转浑天仪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实现机械日历功能。

  这玩意一天正好转一周,在那时是算是相当精准的,然后到北宋时,元祜三年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更加高级了。

  水运仪象台是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当时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钟。

  除此之外,还有日晷,刻漏等各种计时方法。

  因为水运仪象台比较大,通常也只有在皇朝在枢才有,那么在其他地方,就可以用日晷,刻漏等计时。

  其中日晷比较早出现,就是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计时,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好是一日24小时,也算比较先进了。

  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如阴天和晚上。

  而临安太史局现在,主要有用两种方式,即有北宋传下来的水运仪象台,又有日晷,因为日晷阴天和晚上不能用么,所以必须配备水运仪象台。

  不过挈壶正林友恩说,这两玩意都有点阵旧了,朝廷也一直没拔款重建,有时候还会用到刻漏。

  这两玩意都用了有几十年,估计也该退休了。

  赵与芮听了大感兴趣:“走,带朕去看看。”

  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到太史局,没关系,以前太忙,天天忙着斗蒙古,现在算是有时间干点别的事。

  太史局衙门也不大,就在丽正门进来西边,他和都进奏院一样,是少数几个能在皇城内的衙门。

  就在水运仪象台比较重比较大,不好搬迁,而且必须要放在皇城内,才能显示皇帝威仪。

  赵与芮到现场一看也比较震惊啊,这玩意是北宋发明的,肯定也是代用了古人的智慧,整个水运仪象台高达十二米,宽七米,用铜和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