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七节 齐鲁烽火(2)——变化_《中华新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北洋军阀从内部分裂成直、皖两系之后,这两股势力就一直为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而明争暗斗。

  袁世凯死后,虽然先后更换了三个总统,但是北京政府的实权却一直由段祺瑞这个总理所把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的扶植下,段祺瑞以编练“参战军”为借口大力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用武力统一西南、进而统一全国。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理想,他在各个方面都排斥和刁难处处掣肘直系,因而与窥伺中央的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矛盾日益尖锐。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英国、美国等列强们由于陷入战争的泥潭,国力日益虚弱,再加上张自强势力的迅速崛起,以及他们实行了“遮断干涉中国的所有外部势力”的强硬政策,列强们对中国国内各军阀势力的影响力也直线下降。失去了列强们的军火和经济援助,他们的军事实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日本虽然没有参加欧洲战场,但是他们却遭到张自强集团的打击最大,损失也最大。日本在菲日海战中的失利和干涉远东战争的失败,使他们自甲午战争以来长期在中国攫取的巨大利益和影响力几乎全部丧失。

  也正因为张自强集团对日本的打击最重,所以对控制着北京政府的亲日的皖系段祺瑞政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一直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控制中央政府的曹锟和吴佩孚对形势的把握很准确,他们借助美国人的帮助转而与菲律宾政府眉来眼去、不断主动示好。在张自强集团态度暧mei的“绥靖政策”引导下,曹锟和吴佩孚的自我感觉越来越良好,对取代段祺瑞、进而控制中央政府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一进一退、此消彼长,直、皖两系军阀之间的矛盾也因而进一步激化。

  历史上,曹锟是个利欲熏心的人物,他的威望和名声都不怎么样。他后来的大总统也是在赶走奉系之后、通过贿选才当上的。段雨生认为:对付这样一个“贿选总统”,要比对付老奸巨滑的“政治不倒翁”段祺瑞容易得多,这也是他们之所以暗中支持曹锟的一个重要原因。柿子总要拣着软的捏,菲律宾政府“扶曹倒段”的既定政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舆论导向:此时的段政府在民众的眼里是镇压爱国运动的刽子手、是出卖山东和青岛主权的卖国贼,段雨生他们总不能支持这样的政府吧?

  可是每个中国人都明白这样一个真理:中国的政治不是靠讲道义、更不是靠谁的嘴皮子厉害,而是靠军队和枪炮的多寡、军事实力的强弱来说话的!1920年2月2日,深感自身实力不足的直系元老曹锟与窥伺中央已久的奉系张作霖为了“驱段”这个共同的目的,结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