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节 齐鲁烽火(1)——联军_《中华新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东青岛。

  沿着海滨东行,有一条南北向的花园式街道——青岛路。站在青岛路口,可见一幢庄严宏大的石砌欧式建筑矗立在马路的北端。这座大楼,就是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最高军政机关所在地——德国总督府,孙嘉诚的“山东战役临时指挥部”就设在了这里。

  德国侵占青岛初期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军事要塞、港口、铁路和矿山的建设上,其军政机关主要利用清军所留下的营房和官衙,当时的德国“胶澳总督府”就设置在原清军的总兵衙门内。1903年,青岛军事要塞、港口和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接近完成,德国殖民地当局开始对青岛城市街区进行重点建设,将火车站以东的小北岭山、观象山、信号山、青岛山以南的滨海地区划为“欧人居住区”,并将原在本地区居住的青岛村、会前村等地的中国居民强行迁走。

  为了体现德国殖民统治者在青岛的地位和权力,德国殖民当局选择了“欧人区”中心位置的小北岭山南坡来建设德国在青岛的最高政权机关——德国总督府。此后又在这里相继建成了总督宫邸、警察厅等重要建筑,其中以这座由德国建筑设计师马立克设计的总督府最为重要,成为德国在中国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1914年11月青岛德军战败投降,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日本天皇颁布命令,宣布在青岛实行军政管制,成立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其司令部也设在原德总督府。首任司令官为指挥攻打青岛的日本陆军中将(后升任大将)神尾光臣。其后任有大谷喜久藏、由比光卫等多名日军将领。1917年日本为达到长期占领青岛的目的,取消军政署,设立民政部,亦在原总督府大楼内办公,归守备军司令管辖。

  1918年6月25日,陈虎少将率领岳飞号战列舰和奉天号、昆明号驱逐舰进占青岛,接管了这里的日本海军基地。在菲海军占领刘公岛的时候,陈虎少将也同时派兵“强占”了这座建筑做为他的“海军司令部”。日方当然不会把这里轻易让给陈虎,于是双方军队为了争夺这座大楼爆发了短暂而激烈的武装冲突。随后,终于找到了借口的菲军派包其三少将率领陆军第4师在青岛湾登陆,向驻守在青岛市区的日军独立旅团发起了进攻。

  由于失去了海军的支援,日本山东驻军司令官斋藤季治郎经过再三权衡利弊之后,最后为了保存实力,只好无奈地下令日军放弃青岛、退守城阳,青岛市于是如愿落入了菲军的手里。占领青岛之后,孙嘉诚不仅控制了胶济铁路唯一的海上出口,也同时截断了日军从海上撤退的道路。

  进占青岛市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欧人居住区”划成了“军事禁区”,

  请收藏:https://m.hb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